
创作谈
生活以各种形式呈现出其丰富多彩和无常,在经历了与最爱之人生离死别的痛苦后,我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历程很痛,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怎样体现生命的价值,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而后,我拿起笔开启了我的文学之旅。春上村树说过的一句话对我很有触动,“喜欢写作,这对想当作家的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我并不奢望成为一名作家,只想通过文字将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旅·行者》这本书历时五年才出版,创作过程与提笔之初的愿景相距甚远,这是我在写作中的真切感受。为了将游记散文写得有点广度、宽度和深度,我也阅读了许多这方面的名家之作,期望从中找到新的创作灵感。一篇篇看似简单的文章,背后藏着我所看不见的文化底蕴,我意识到创作并非提笔就写。即使有很多东西可写,但怎么筛选,以何种形式、风格来写,我并不十分清楚。只是单纯有种创作欲望蠢蠢欲动,驱使我拿起笔,就像孩童那般好奇,只想写自己眼中、耳中、心中感知的东西,以至于创作格局很小。回头重读这些文字,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书写与真正的文学创作之间横亘着一座大山,哪能轻易就翻越过去呢。不过,《旅·行者》仍是我的文学创作从荒芜走向光明的起点,前路还很长,我内心热情依旧。
这本处女作,尽管稚嫩、天真,但一想到当初起笔创作时的情景,想到自己用许多业余时间沉浸在创作中的快乐,也会暗暗为自己的勇气称赞。五年里,我去过很多地方,从南方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湖南、安徽,到西北的新疆、西藏、青海、陕西,西南的云南、贵州,还有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跨越千山万水,享受那种一直在路上的感觉。
许是从小生长在新疆的缘故,我对西部有着深厚的感情,自己的个性里也满是真诚与坦率,《旅·行者》这本书始终没有“走出”西部,也许兜兜转转就是不想走出来。
最初的旅行只是走走看看,并没刻意去写什么,就是简单记录见闻。过后翻看记录竟有再次重游的感觉,也发现许多见闻感受可更具体细致些。于是后来每次旅行提前做准备,白天行晚上写,文字越聚越多,薄薄的日记本越来越厚了,这些成为我日后创作的素材。旅行过程中我更是养成了写旅行日记的习惯,每到一处总会事先翻阅相关资料,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人文历史做必要的了解,当然这样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因此注定我的作品创作缺少一定的深度与高度,这提醒我在日后的创作中先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厚积薄发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我在创作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发现创作中的不足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但不能因此束缚了手脚,过分小心谨慎反而会遏制文学创作的热情,甚至灵感也会无影无踪。创作中,我尽量保持自己的写作风格,尽量将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让灵动的思维随心发散。特别希望读者透过我的文字看见我所持有的向上向善的人生态度,传递真善美。
《旅·行者》于我如同十月怀胎刚出生的婴儿,也许先天不足,也许基底薄弱,但我有勇气面对种种好与不好。我在文学创作上迈开了第一步,我清楚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旅程。旅行者也没有真正的归程,我愿一直在路上,用文字在一样长短的生命中书写不一样长短的人生旅程。
◎《旅·行者》
◎关媛媛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8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