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托起安居梦 奔向新生活 我市有力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

■融媒体记者 宋莹莹

通 讯 员 张 耀

一栋栋楼房整齐排列,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高标准建设的幼儿园、居家养老中心、医务室、棋牌室一应俱全。再过一个多月,洪泽区高良涧街道大管、胡庄和新淮高新区的渠南、玉河、花河、双湖6个村1747户农民将统一搬迁至新落成的湖畔新城小区。“小区不仅建设档次高,还紧邻洪泽经济开发区,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高良涧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市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一个个已经建好或正在建设中的安置小区、一张张高标准规划的美好蓝图,圆起了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居梦。

勾画蓝图 精准施策

我市成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县区部门共同参与、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生动氛围。研究出台《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钱从哪里来”“房子怎么建”“稳得住、能致富”等方面制定若干文件,形成“1+1+N”政策体系,加强面上工作指导。

我市科学确定市域范围内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点位和需要保留的自然村庄,编制一张农民集中居住规划布点图,布多少点、在哪里布点、保留多少村庄都明确到位。全市共布置620个农民群众集中居住点,集中居住点中中心城区类59个。城镇类163个,其中新建型107个、扩建型56个。乡村类398个,其中新建型108个、扩建型129个、整治提升型104个、特色保护型57个。

尊重意愿 严格把关

我市尊重农民意愿,一户一策,对农民愿不愿意搬、搬到哪儿去、房子怎么建、户型怎么设计等问题,由农民自主选择。金湖县在搬迁安置上,综合考虑老百姓的真实意愿、承受能力和以往房屋征收中的过渡费负担等各类因素,除允许农户自建房外,还提供了购本镇居民点安置房、购县城居民点安置房、购定向销售商品房、购买商品房、货币补偿等5种搬迁安置形式供农户选择。

把好房屋建管关,是我市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的重点。建设方式坚持“三结合”,即统规代建和统规自建相结合、公寓式安置和宅基地安置相结合、集体产权和商品房产权相结合,(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